日前,《新乡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(2018—2020年)》印发实施,提出有效推进清洁取暖。要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供暖,大力发展生物质清洁供暖,稳妥推进地热供暖,到2020年,建设地热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。
《方案》要求市区和县城建成区以发展集中供热为主,完善和改造供热管网,大幅提高集中供热率,率先实现清洁取暖率100%,其中2018年10月底前,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%以上;到2019年10月底,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%以上,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城乡结合部以及居住相对集中的城乡建成区、新型农村社区,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集中供暖延伸覆盖,支持利用工业余热、天然气、可再生能源等发展分布式集中供暖。具备管道燃气条件的,主推“气代煤”。其他区域,支持“电代煤”。在2019年4月底前清洁取暖率力争达到100%。
农村地区优先推进清洁能源供暖,科学合理推进“气代煤”“电代煤”替代,在确难替代的部分农村地区实施“洁净型煤托底”。到2020年4月底前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%以上,实现全域散烧煤供暖全部“销号”。坚持先立后破,对于以气代煤、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,在气源电源未落实情况下,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。
持续推进清洁电采暖,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,热力管网和天然气管网都覆盖不到的地方,以电供暖替代为主。根据经济承受能力,推广使用蓄热式电锅炉、碳晶、发热电缆、电热膜、空气源热泵等电采暖设施取代燃煤取暖。到2020年,实现采用电集中供暖面积320万平方米,2018—2020年共计新增电代煤21万户。
加强天然气供应能力建设,因地制宜的发展燃气锅炉供暖,重点推进新乡市区燃气锅炉供暖项目、延津县国家电投新乡热力热源项目建设。积极推进城乡结合区天然气管网建设,鼓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区域通过安装燃气锅炉房、燃气壁挂炉等形式,实现取暖清洁化。在天然气普及的农村,鼓励使用分户式燃气壁挂炉、燃气空气源热泵等取暖设施取代散煤取暖。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。到2020年新增燃气集中供暖面积850万平方米左右。
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。力争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%。2020年前各县(市)、区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用气量的应急储备能力,城市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%的应急储气能力。采用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储气能力建设,形成“多点接气、环状供应”的供气格局。建立完善调峰用户清单,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,采暖季期间,天然气要突出“压非保民”。
逐步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,工业领域“煤改气”坚持实施“以气定改”。优先发展和保障居民生活用气,加快居民用能方式变革,市域管道天然气供应量达到3亿立方米每年,气化45万户,到2020年,中心城区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%以上。
加强清洁煤电集中供热。提升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,推进华电渠东电厂、华电新乡电厂机组改造,新增供热能力1400万平方米;推进平原示范区及原阳县热电联产项目。加快推进现有集中供热配套管网建设,重点推进铁西区供热管网和宝山电厂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,确保配套供热管网与集中供热项目同步建设投产。同时加快民生热电项目建设,到2020年全市新增燃煤集中供热面积1800万平方米。
加强工业余热回收供暖。充分利用新乡丰富的工业余热资源,开展工业余热供暖替代,以化工、水泥、食品、造纸等行业企业为重点,鼓励企业利用现有锅炉进行热电联产改造、余热余压利用,扩大供热能力。重点推进孟电水泥、中新化工等企业工业余热供暖。到2020年,实现工业余热供暖面积400万平方米。
此外,《方案》还提出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建设。实现工业集中供热全覆盖。加快整合工业园区(产业集聚区)现有热源点,推进供热管网工程建设,逐步消除工业园区(产业集聚区)集中供热盲点。现有各类工业园区与工业集中区应实施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改造,将工业企业纳入集中供热范围,逐步淘汰工业园区分散供热,确保实现“一区一热源”。
对于用气用热负荷分散,规模较小或暂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产业集聚区,优先选用燃气集中供热锅炉房,通过推进现有20蒸吨/时以上燃煤锅炉煤改气或分布式能源站等方式实现集中供热;在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网未覆盖的产业集聚区,进一步推进电网升级改造,积极推进电锅炉供热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enan.gov.cn/2018/09-21/692225.html